今年暑假,一场围绕餐饮空间的“焕新工程”在威斯尼斯人1488cc官网落地——开物园、弘毅园与宁理坊全面升级。改造不止于菜品提升,更是一场由“胃”至“心”的体验革新:在这里,吃的不仅是饭,更是氛围、文化与归属。
“以前到食堂吃饭就是抢座、排队、吃完就走,现在还能解锁很多新功能。”大三学生徐浩翔笑着说。
明亮开阔的空间、多样化的卡座与圆桌区、随处可见的书架……硬件升级只是表象,真正的内核是空间理念的重塑:食堂被划分为学习区、讨论区、快速就餐区、文化展示区,真正成为一个多元、复合的高校生活综合体。
面对图书馆一座难求的现状,学校反向思考:为什么不能把食堂变成知识流动的站点?于是,大面积的“书香就餐区”应运而生。在开物园三楼、弘毅园二楼,配备了书架、自习灯和充电插座的座位静候师生。“一个慰藉心灵,一个抚平饥饿,人生在世,唯书与美食不可辜负。”教师童丹娃这样感叹。“诚信书屋”与“诚信伞”置于角落,供师生自助取用,自觉归还;楼梯转角设立“思想的光芒”图书专柜;文化墙上,展示着学生的毕业设计,宁波“四知精神”、地方特色文化展示增添了几分历史感。食堂,成了这所理工院校里,人文气息最浓郁、思想最活络的文化角。
它们各具特色,却又统一于服务与育人的整体理念之中。弘毅园专注宁波本帮菜和时令海鲜,借海鲜节等活动传承甬城饮食文化;开物园汇聚八大菜系快餐,以地道家乡味温暖异地学子的胃与心;宁理坊则着力打造年轻化的美食社交空间,精准匹配多元用餐场景。这几天正值开学,大三学生丰硕来到食堂后,在一声声“哇”中拿起手机拍下了食堂的新模样,他一边在家庭微信群里分享,一边对记者说:“我是学新闻专业的,我们常需要讨论脚本剧本,以前总去校外咖啡厅或是图书馆。现在不愁没地方了,既不用跑校外,也不像在图书馆那样怕打扰别人。”
在风格创新之外,食品安全始终是坚守的底线。学校严格食材溯源管理,每月设立食堂开放日,邀请师生共同参与监督,构建起“共建、共治、共享”的食品安全防线。对此,宁波市鄞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首南所副所长黄鼎凯表示:“学校食堂实施改造前,我们通过审核场所施工图纸等方式,指导校方建立科学合理的食堂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,防范食品安全风险。”
“这次食堂改造不是简单的装修升级,而是服务育人理念的深层变革。”副校长胡余波道出了改造的核心目标。未来的食堂,将持续拓展教育外延:与图书馆、各学院联动餐桌读书会,举办师生午餐沙龙等等。在这里,一碗面可以吃出家乡情,一场讨论可以碰出创新火花,一次展览可以看见历史纵深。食堂,这个最具烟火气的地方,正成为思政教育最生动、最沉浸的“隐形课堂”。
从满足果腹之欲的食堂,到润泽心灵的精神家园。浙大宁理的这方天地,正在重新定义“高校思政”的边界与温度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article.xuexi.cn/articles/index.html?art_id=5357646512280398566&source=share&study_style_id=feeds_opaque&reco_id=10341aab8151c0a82234000f&share_to=wx_single&study_share_enable=1&study_comment_disable=0&ptype=0&item_id=535764651228039856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