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科科研Research

学科科研

宁波市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利用“3315计划”创新团队

时间:2025-06-12

作者:

来源:

浏览次数:

负责人 马建青 联系电话 18367463842
邮箱 majq@nit.zju.edu.cn

一、团队研究方向

宁波市3315创新团队聚焦滨海水系统感知、预测、管理全过程中的前沿科学问题和地方建设需要,运用物联网等信息与通信手段,围绕以下4个方向开展研究。团队现有研究人员8人,正高级职称2人,副高级职4人。其中博士7人,省级人才2人,市级人才2人。

水环境智慧感知技术:基于天-地-空一体化监测网络、物联网与AI算法等,实现溶解氧、氮磷污染物及新兴污染物的实时感知与数据融合。集成智能监控与预警分析,实现水环境全面感知与智能决策。

低碳降污与资源化技术:针对污水处理高能耗痛点,开发低碳工艺(如厌氧氨氧化、藻菌共生系统)与资源回收技术(如微藻固碳),推动水处理工艺与设备转型。研发污染物定向转化技术(如选择性吸附材料、光催化膜),形成“碳减排-污染削减-资源再生”三位一体的技术体系。

面源污染预测与控制技术:聚焦构建多尺度面源污染迁移转化模型,集成GIS、遥感与机器学习技术,实现污染负荷的动态模拟与精准溯源;研发生态拦截技术(如植被缓冲带、生态沟渠),结合源头减量、过程阻断与末端治理的全链条防控体系,形成流域面源污染协同控制方案。

韧性生态维护技术:通过生态修复技术(多级湿地、水下森林)与生物调控手段(功能性微生物菌剂、水生植物群落优化),增强水体自净能力与生态稳定性。构建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水环境韧性评估模型,研发弹性基础设施(浮动湿地、可渗透生态驳岸)与适应性管理策略(动态生态流量调控),提升系统应对极端天气与污染冲击的缓冲能力。

二、团队主要成效

团队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9项(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),省部级项目4项,市厅级项目12项,地方政府和企业委托项目30余项,累计获得课题经费近5000万元,发表研究论文近100篇,授权发明专利12项。获得浙江省、宁波市科技进步奖各1项。入选省级人才1人,市级人才工程2人,培养研究生30余人。项目成果已规模化应用于浙江、江苏、福建和广东等滨海省份102个乡镇,覆盖河湖300多条,建成累计日处理能力52.6万吨的污水处理工程。技术辐射面广,社会效益凸显。

三、团队负责人及联系方式

平台负责人:马建青

联系方式(电话:18367463842;邮箱:majq@nit.zju.edu.cn)

三维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应用(a)宁波象山港水动力水质模拟;(b)宁波奉化江引水效果预测;(c)嘉善白荡水库蓝藻防控水力优化调度

TOP